毛主席人生中最后一次看电影,只看十分钟左右,毛主席嚎啕大哭?

文|史谈a

编辑|史谈a

前言

毛主席,一个令全世界敬仰的巨人,一个让亿万人民铭记的伟大领袖,无论何时何地,提起毛主席,我们总是有无数的话题,和流不完的热泪。

今天就让我们怀揣着感恩以及怀念,翻开历史,看看毛主席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的种种。

英雄迟暮

1976年1月30日,这天是农历腊月三十,这是毛主席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春节,这一年毛主席已经83岁高龄了,身体各方面已经非常不好了。

毛主席年轻时候的身体一直很好,爬雪山,健步如飞,过草地,身似游鸿。

他的身上最大的安全隐患,就是为了党和人民,日以继夜的高强度工作导致的严重睡眠不足,作息时间紊乱。

1960年毛主席得上了老年性便秘,这个老年病给毛主席的后半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。

除此之外,毛主席的身体各方面都还是很健康的,直到1966年的时候,73岁高龄的毛主席依旧能够独自一人横渡长江。

直到1970年,毛主席的身体才向他拉起了警报,那年开始毛主席经常低烧咳嗽,时常觉得浑身乏力等病情,最后经医生诊断是肺炎。

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后,于第二年春夏之交时,基本痊愈。

而身体刚刚好转,震惊中外的“九一三”事件爆发,毛主席深受其打击,不仅肺炎再次爆发,症状也出现了不一样的恶化,身体开始走下坡路。

1972年年初,那时的毛主席病重的厉害,就算是在室内行走,都需要医护人员的搀扶。

同年1月7日,革命战友陈毅同志去世的消息传来,毛主席伤感不已。

1月10日(陈毅元帅病逝三日后),毛主席不顾医护人员们的劝说,坚持要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,追悼会上主席身体不兴染上风寒,寒气入体,导致病情更加严重,不仅肺部感染加剧,连着双腿浮肿的迹象也更加严重。

也就是因为这样,毛主席才不得不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能倚坐在卧室的沙发上睡觉,因为当时的他已经无法采取平卧位睡觉。

1月18日病重的毛主席突然陷入了昏迷,一旁的医护人员无奈下只能急忙给主席注射抗生素,来挽救主席的生命。

时间来到1974年的春天,那个时候的主席半边身体已经出现了麻痹的状况,双目更是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,几乎处于失明的状态。

1975年毛主席在杭州的医院,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,这次体检历经了四天,专家们发现,毛主席不仅有严重的白内障,还有许多心肺上的疾病。

同年7月下旬,毛主席进行了中医针拔手术,以此来治愈他那白内障的眼疾,手术非常的成功,毛主席很开心,因为他又能像之前一样,批阅文件和读书。

但好景不长,没过几个月,毛主席的病情再次恶化,肺部的感染更加严重,小便量也明显下降,每天排尿都不超过600毫升,还出现了言语不清,呼吸困难,行走不便等症状。

到1976年的时候,毛主席的身体已经被病魔摧残的无法形容,不仅无法正常进食,甚至是正常的行走都无法真行,真是岁月不饶人,纵使是毛主席这样的伟人,依然挡不住岁月的摧残,成了如今老态龙钟的样子。

英雄迟暮,莫不如是。

孤独的除夕

1976年的春节,毛主席坐在那里的身影更加显得孤独,身边的战友以及亲人,一个个的离他远去,再加上刚刚失去了并肩作战一生的周总理之后,毛主席就很少再有什么表情。

除夕夜,毛主席还是像平常一样,侧卧在床上吃饭,今天吃的是年夜饭,可是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丰盛,而是他爱吃的武昌鱼和一碗米饭。

当然以毛主席的身体情况,自然已经无法独自进食,而是由毛主席的贴身生活秘书张玉凤一勺一勺喂着。

毛主席并没有吃多少,只是简单的几口,便让张玉凤把饭菜都端走了,让工作人员服他到客厅坐坐,短短的一段路,对于毛主席来说确实非常的吃力。

天慢慢黑下来后,毛主席隐约的听见外面传来鞭炮声,他看了看眼前正在照顾着他的年轻同志们说道:

“放点炮竹吧!你们年轻人,整天陪着我,也应该要过个节。”

闻言年轻人们着手去准备,很快房屋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音,此时毛主席的脸上才算是露出了一丝丝的微笑。

只是这一声声的爆竹声,依然驱不散毛主席心中的孤独,毛主席的春节,身边没有战友、亲人、朋友。

《难忘的战斗》

随后毛主席便给张玉凤说:“给我放个电影看看吧!”

张玉凤点点头问道:“主席,您想看什么电影?”

毛主席问道:“最近有什么新的电影吗?”

张玉凤答道:“汤晓丹执导了一部新片,叫《难忘的战斗》,就看它吧!”

当时的汤晓丹很有名气,导演过不少很好的作品,比如《南征北战》、《渡江侦察记》、《红日》等等,非常深受观众们的喜爱。

《难忘的战斗》是于1976年1月31日,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映的一部根据孙景瑞小说《粮食采购队》改编拍摄的一部主旋律电影。

导演就是汤晓丹,主演是达式常、周国宾、马昌钰、陈烨、白穆、焦晃、顾也鲁等人。

电影的历史背景就是上海解放后的粮食战役,主要讲述的故事是,1949年解放军解放了江南的某个城市。

国民党的特务陈福堂,以富国粮行总经理的身份潜伏着,预谋以哄抬物价方式,来颠覆新中国。

副团长兼军管会第一购粮工作队队长田文中,亲自前往主要的粮区,发动人民,收购粮食。

陈福堂得知后,指使土匪武大癞子,从中作梗妖言惑众,破坏我党购粮工作。

而且当时身为副区长的刘志仁,利欲熏心,沦为了叛徒,将我党情报以密报的方式给了特务,导致运粮船队路经黄泥塘时遭土匪偷袭。

但好在有田文中的指挥,粮食最终还是顺利的运进了城。

事情过后,田文中在公开场合揭露福堂破坏购粮计划的险恶用心,而作为副市长的刘志仁极力为其开脱,最后事情只能先就此作罢。

不久之后,我党准备运输第二批粮食进城,有了上一次的事情,田文中留了个心眼,故意将假情报泄露出去,引蛇出洞,以此来将隐藏在背后的特务和叛徒一网打尽。

果不其然,刘志仁中计暴露了真面目,将假情报透露给了陈福堂,被警卫赵冬生打倒,可惜却被隐藏再更深一层的特务账房先生暗算,壮烈牺牲。

最终经过各种斗智斗勇后,解放军彻底的剿灭了武装土匪,陈福堂也被俘虏,但杀害赵冬生的账房先生依然逍遥法外,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,留下了一个悬念。

虽然按照如今的眼光来看,这部电影还是存在着许多待改善的问题,但是放在当时那个年代,加上汤晓丹杰出的执导能力,使得剧情呈现出来一波三折,加上演员们的演技都在线,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是一部出色的主旋律电影,目前某瓣评分7.2分。

在当时那个年代,更是火遍大江南北,对当时的民众们影响也是很大的。

落泪观影

张玉凤打开电视为毛主席播放了这一部《难忘的战斗》,电影一开头就是解放军入城的画面,全城的百姓,载歌载舞,捧着鲜花,打着横幅,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。

满屏幕都是红旗招展,鞭炮齐鸣,敲锣打鼓,欢呼雀跃的热烈气氛,场面看起来十分热烈。

看到此时,毛主席突然扭头问道身旁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:“那次欢迎的学生里有你吗?”

原来身为毛主席身边保健护士长的吴旭君,曾经是上海国防医学院护理科高材生,而电影开头讲解的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时候,吴旭君正好是学生,亲眼见证了当时的场景。

毛主席知道她曾经就读于上海,所以才会问出当时的学生欢迎队伍中,是否有吴旭君。

吴旭君愣了一下神,她没想到毛主席现在的身体状况,记性还能这么好。

巧的是,当年吴旭君确实参加了当时的欢迎队伍,于是便点头回答道:“是的,主席,当时我在。”

听到吴旭君的回答,毛主席略微点头并没有再说什么,而是专心的看起了电影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电影播放到了十分钟左右,毛泽东深深被电影中如实展现出来的军民鱼水情所感动。

他回想自己这一生,带领着人民子弟兵,奋战多年,历经多少磨难和九死一生,终于推翻了挡在新中国面前的三座大山。

经历那么多的磨难,为的不是就军如鱼,民如水,全国人民为了同一个梦想,同一个信仰奋斗吗。

此时他看到电影中呈现出来的,民众如此拥护解放军,心中甚是欣慰。

随着电影的播放,毛主席看着看着不知怎么的开始抽泣,而且声音越来越大,毛主席似乎是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懵了,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什么催泪剧,主席怎么就哭起来了呢。

眼看毛主席越哭越厉害,以毛主席当时的身体情况,是无法支撑这么剧烈的情绪波动的,工作人员见状只能将其抬走了。

我带着心中的疑惑,专门找到这部电影,看了一遍后才明白毛主席为何会痛哭流涕。

电影的一开始,毛主席看到人民军队,与群众的鱼水情,第一时间肯定是欣慰的,因为革命同志们的血没有白流。

在毛主席的带领下,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,浴血奋战了28个年头,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,才换来了穷苦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。

毛主席痛哭流涕的原因,一定是想到了革命的道路上,人民解放军那一场场艰难的战役,从井冈山,到两万五千里长征,到延安,到西北坡,再到北京这一路走来,毛主席带领人民军队艰苦卓绝,披荆斩棘,勇往直前。

但伴随着丰功伟绩的同时,毛主席这一路走来为了党和人民也失去了太多太多,不仅有亲人,战友,还有千千万万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者们,是他们用他们的鲜血浇灌着共和国!

过往的一幕幕浮现在毛主席的心中,加上周总理刚刚逝世,毛主席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,但更多的应该是毛主席放心不下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。

这部让毛主席痛哭流涕的电影,也是毛主席生平看过的最后一部电影。

多年之后,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从著名作家权延赤所著的《走下神坛的毛泽东》一书中,看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。

急忙转述给当时已经年过8旬的汤晓丹,汤晓丹老导演听到后,也是感动的泪流满面。

领敌人都敬佩的毛主席

毛泽东一生中,在国内最大的老对手就是蒋介石,两人也是争斗了不少的岁月,最终还是毛主席带领着共产党取得了胜利,将蒋介石赶去了台湾,毛主席一直认为这就是他人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件事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毛泽东的《论持久战》公开发表后,不仅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掀起了一股学习浪潮,在国民党高层中也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应。

当时时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,送了一本《论持久战》给有着“小诸葛”一称的白崇禧。

白崇禧收到书,仔细的阅读之后,对于写这本书的毛泽东十分的敬佩,于是又向顶头上司蒋介石推荐了此书,也得到了蒋介石得的认可。

随后白崇禧还将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:“积小胜为大胜,以空间换时间。”

这句归纳深的周恩来的赞同,而且这句话在后来由国民党军委会通令全国,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。

毛主席的各种思想以及能力,不仅收获到了国民党高层的敬佩,还令国外的一些老对手敬佩不已。

上个世纪60年代的初期,美国是作为中国主要对手,但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肯尼迪,就时常认真的学习和钻研毛主席的游击战等著作。

1961年2月26日美国的某个媒体就曾刊登了一条消息称:“肯尼迪在一个方面成了毛泽东的学生,他对毛泽东有关游击战的著作很重视,并要求陆军研究毛泽东有关这个问题的言论。”

后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曾在《领袖们》一书中,将毛主席和蒋介石这两位老对手放在一起作比较,他说:“由于他一丝不苟地照搬书本,使他成为一个平庸的战略家。”毛泽东则是一个“善于利用时代的机缘进行革新的人,重视书本又不囿于书本,一切从战争实践出发,这是在战争指导上毛泽东同蒋介石的最大不同。”

由此可见尼克松对于毛主席也是非常的敬佩,以及看重毛主席。

结语

一位有名的作家曾说过:“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,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,有了伟大的人物,而不知拥护、爱戴、崇仰的国家,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。”

中国人民对革命先辈们,以及伟大的领袖的爱,是一种无形但强大的精神力量,托起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翅膀。

而把“人民放在心中的毛泽东,人民无限热爱的毛泽东”,能和人民有如此鱼水之情的毛主席无愧于“人民领袖”这个伟大称号!

文章网址:
毛主席人生中最后一次看电影,只看十分钟左右,毛主席嚎啕大哭? http://www.cai-ji.com/wuhantianyuezhuyunjiage/20231022/48536.html